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节水梦”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但我国却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水的供需矛盾和水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命课题。

  作为我国节水领域的领军人物,马前自主研发出了“高效节水器”,并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该发明已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地区推广使用,效果良好,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同,马前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在马前的办公室里,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见到了年逾6旬的他。他看上去精神饱满,意气风发,谈吐间流露出学者的风采和睿智。

  1968年,马前毕业于辽宁冶金工业学院,之后就在冶金机械制造领域工作。由于自小就爱动脑动手,马前一直热衷于发明创造。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所在企业科研项目的带头人,他就采用线性代数编制教学模型完成了企业产品结构优化组合,获得了当时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使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在他的一生中,最重大的发明是高效节水器。

  据马前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于冲洗马桶所用的净水,约占生活用水的30%,如果能将这部分净水全部用中水代替,就可以节省不少水资源。这种构想在上世纪80年代被人提出之后,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相继研发出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节水装置,但都存在一些局限,没能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转化,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

  从那时起,如何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大量的生活用水就成为马前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翻阅了大量的工具书,凭借着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借鉴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终于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高效节水器。该节水器采用科学、完整的回收系统,将生活用水通过过滤达到二次回收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作出了有益的尝试。2001年,他的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

  目前,马前的高效节水器已在辽宁部分地区推广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马前并不满足。他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他将继续努力,将高效节水器向更大的范围推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专利律师网 » 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节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