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首席法务官教你如何狙击“专利流氓”

  6月下旬,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美国专利运营公司维睿格基础设施公司(Vringo)发起大规模诉讼行动,对维睿格拥有的相关专利提出无效诉讼。根据中国专利复审委发布的信息,目前已有30余件专利的无效申请被受理。除中国外,中兴通讯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针对维睿格的专利无效诉讼也被受理或在审理中。

  除了在全球发起专利无效诉讼,中兴通讯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反垄断调查申请,要求对维睿格及其关联公司在欧洲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调查。

  “我们别无选择。发起如此强硬的反击,并非我们初衷。”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表示。

  美国维睿格是一家典型的专利经营公司。它代表了一类商业模式,即通过投资买来一部分专利,利用这些专利向实体企业要求高额的专利许可费用。这种公司在全球并非独此一家。

  去年12月至今,中兴连续赢得4起美国337调查的终裁胜诉,而3名原告都是专利运营公司,其中的交互数字技术公司(InterDigital)更被称为专利运营公司中的大鳄,曾两次对中兴通讯申请337调查。

  新的趋势是,专利经营公司中所谓“专利流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各大厂商和专利拥有者之间的平衡。这种专利运营公司从个人和破产公司手中低价购买专利,伺机对一些从事实体行业的企业发动专利侵权诉讼,以获得巨额赔偿。

  据了解,自2012年维睿格收购诺基亚相关专利后,为了促成购买的专利尽快变现,维睿格迅速发起对中兴通讯的诉讼。两年来双方展开多次谈判,但维睿格一直坚持其明显不合理的高昂许可费,并持续在多国对中兴通讯发起诉讼。

  “我们会积极应诉,并采取法律所允许的各种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维睿格回归合理、理性的状态,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双方间的知识产权争议。”中兴通讯全球知识产权总监沈剑锋说。

  目前,包括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制造企业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遭遇专利战并不罕见。特别是在已经全球化的通信和互联网行业,知识产权的竞争是产品取胜和占据市场的关键。

  “知识产权是高科技企业竞争的利器,特别是对一家进入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来说,你没有强大的知识产权实力,就没有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门票,即使进去以后也会被打回来。”郭小明说,同时,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积累,未来知识产权的成本会很高,需要向其他厂商交付高昂的许可费。可以说,知识产权是高科技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欧美市场,通信行业的知识产权诉讼都是重灾区。早期的通信技术专利成为标准后,被少数公司掌握,如3G时代CDMA技术主要被美国高通公司掌握。随着3G、4G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标准出现,基本专利不再被少数几家权利主体掌握,而是分散在几十家甚至是上百家的企业手中。比如像中兴、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在4G时代强大起来后,也开始在专利上有了重要话语权。因此,标准的复杂性和权利主体的分散使得一个产品可能包含上千项专利技术,从而导致了目前通信领域专利诉讼最为频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专利律师网 » 中兴首席法务官教你如何狙击“专利流氓”